近年來因民眾口耳相傳實支實付的重要,加上報章雜誌及保險業務員的強力播送,以往大家都最注重的癌症險,現在已經變成實支實付險了。
如上圖2015年凱泰保險顧問網文章的點閱數,前幾名都是實支實付佔據,以前保戶會要求只要把保險都規畫在同一家保險公司就好,現在則是會要求組合兩到三家的保險公司醫療險,來搭配出「雙」實支實付或是「三」實支實付的醫療保障。
住院健保不給付的部分、手術材料費用(達文西手術)、癌症標靶治療藥物、新醫療技術等,這些都可以靠實支實付來轉嫁,讓保戶享受醫療品質,省下自己的荷包,而且實支實付跟其他醫療險相比,保費不貴,卻可以獲得最大的保障。
然而當大家在選雜費額度較高的實支實付時,往往都會忽略「門診手術」保障的重要性,現在醫療科技發達,新式的微創手術,也就是不需住院的門診手術越來越多,而且傷口小、復原速度快、手術風險低,符合民眾的期待,也降低醫院的成本。依健保署統計,門診醫療費用平均每年以4%~5%的速度增加,2014年健保給付費用約4,200億元。
各家保險公司意識到此趨勢,也把門診手術列入保障項目之一,但門診手術的給付方式及保障額度都不一樣,以下參考現代保險雜誌所做的分析,教保戶選到一張較優質的實支實付。
住院前後門診保險金
意思是指住院或門診手術的前後一定時間內,或住院前後一定天數內,因同一事故而接受門診治療時,此門診費用也能獲得理賠。建議保戶挑選併入雜費限額內計算,獲得的保障較大。
門診手術保險金
此保障項目各家的額度差異很大,其中以不依疾病決定給付比例的,會比依疾病比例及固定額度內的還要好。
門診手術雜費保險金
所謂的雜費就是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,通常這是費用最貴的一部分,也是選實支實付需著重的地方。僅有一半的保險公司有提供此保障,建議保戶要優先從此項目來比較。
門診手術雖然是未來的醫療趨勢,可是大多數的門診手術風險低,而且費用不高,建議保戶以「保大不保小」的原則來選實支實付,以住院日額及住院雜費來優先做考量。
Icons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.flaticon.com
對「實支實付的門診手術超好用分析」的一則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