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的下半年,除了失能險因停售造成民眾搶購外,最熱賣的應該就是美元保單莫屬了,台幣創下 23年來新高,記得筆者當年在美國讀書時的匯率是1:33,若去餐廳吃飯花了 10美元,在那年是約 330元台幣一餐;而若是以現在 1:28計算,則是 280元台幣一餐,相差50元台幣看似還好,不過若是以 5萬美元換算成台幣,那差距就很可觀了。

新冠病毒造成世界大亂
疫情發生後,歐美經濟受重創,央行再度QE瘋狂印鈔,壓低銀行利率,導致資金氾濫,相對較健全的亞洲市場是投資人的避風港,大量的資金湧入,造成股市、匯市雙雙創下新高。
可是台灣是以出口為主的國家,若台幣持續升值,可能造成台灣出口業者的報價相對變高,國際競爭力降低,進而影響到台灣的出口競爭力,所以台灣央行鼓勵民眾踴躍兌換美元,甚至央行還希望放寬投保美元保單的限制,不過小國抵擋不過國際的熱錢湧進,台幣仍持續升值。

投保前,應該要注意的兩個問題
第一個:在購買美元保單時,要保書上都會要保戶簽匯率風險說明書,也就是雖然買的是保險商品,但保戶得承受匯率的風險。
若我們當時買在價值較高的美元,現在因美元持續貶值,但我們又在此時將美元換回台幣可能得承受匯損的風險。

因此若你要投保的金額較大,是要一次就將美元兌換成台幣,還是採定期定額的方式降低成本投入,都是你應該要考量到的匯率風險;尤其美國 Fed主席在聯準會議上曾說:「美元會持續的維持弱勢,對抗新冠肺炎所致的經濟重創。」
第二個:美元保單的選擇,要注意投保年期與給付方式。
通常建議短年期為主,或是躉繳一次性的單筆投保,雖然這得考量到保戶可投保的額度,若額度越低年期可能就得拉長;不過其實投保年期越短,保單的彈性越高。
給付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兩種,第一種是保險公司會每年給付生存保險金,第二種是保戶可選擇何年要全部解約或部分解約。第二種是大多數人的選擇,可以自由選擇解約的時間與額度。

且在現今的匯率環境,第二種會較適合,保戶可以先看看目前的美元匯率,在考慮是否要做解約的動作換成台幣,若你當時在 1:30兌換的,現在可能就要面臨匯兌損失了;或是都不要動,就讓美元就繼續在保單內滾存生利息吧,等到美元升值了再做解約的動作。
而第一種給付生存保險金的方式,其實也不是不好,保險公司只是將保單額度的部分美元額度,每年定期匯到保戶指定的美元戶頭,保戶仍然可以自由選擇換回台幣的時機,只是那筆美元就呆滯在美元戶頭內了,沒辦法像第一種的方式還存在保單中滾出較高的利息。
哪種類型的美元保單適合自己
美元保單投保前,一定要先問問自己,我的用途是什麼。
普遍投保的人都是盡量多元化配置,將資產分散在不同的藍子,降低整體的風險,這類的人彈性度最大的,並沒有特定的時間和用途,有可能放個好幾十年後,等到要退休了在做解約,或是將這筆保險金留給後代,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閒置的資產,這類的人建議選擇上述的第二種保單。
較有目的性的,例如出國讀書、出國玩、買房子等,會在特定的時間將保單解約領回美元保險金,除了要注意投保年期的長短,也要注意保單試算表呈現的數字與自己的預期是否有落差,也一樣可以選擇上述的第二種保單。
打算做退休規劃的人,建議可以選擇上述的第一種保單,有點類似年金的概念,保險公司就每年定期將保單的部分美元匯入至保戶的指定美元戶頭。
甚至筆者也幫處理過一筆較大的美元,保戶怕拿錢到處亂花,所以先將美元存入保單中,再利用第一種的每年給付生存保險金的方式,將每年固定拿到的美元再投入到定期定額的基金做扣款,這也是可行的辦法。
Pattern photo created by jannoon028 – www.freepik.com
Icons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.flatico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