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把有規劃保險的家庭保單攤開,應該可以發現很多家庭的保障項目,都只著重在小孩的部分。
- 因為小朋友的保費比較便宜。
- 因為小朋友比較沒有異常體況,投保容易。
- 因為小朋友是我們的寶貝。
- 因為現在幫小朋友買齊了,以後他就不用擔心了。
同樣也是為人父的筆者,也認同每個父母對以上的想法。
但是,歸根究底… 保險似乎不是這麼規劃的。
保險是用在風險事故發生的時候。
買保險前,可以思考一下各種風險的情境,哪一種是父母最害怕的?
- 小朋友生病、意外
- 父母生病、意外
兩種情境都難以想像的可怕,根本沒人想遇到這樣的事情。
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,筆者就剛好陪著感冒住院的一歲孩子
還好筆者的工作彈性,可以隨時在身邊陪伴小孩
還好筆者的收入穩定,可以讓孩子享有較好的醫療品質的同時也能持續工作
可是
萬一我生病住院了,配偶也要照顧兩個小孩,那誰來照顧我?
萬一我出了嚴重的意外事故,無法維持工作與生活,身為經濟支柱的我,誰來照顧我、誰來照顧我的太太與小孩?
因此
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父母的風險承受度其實是最低的,因為父母是家庭的經濟支出,是小孩維持生活的來源。
而小孩的風險承受度則相對較高,因為即便小孩真的不幸發生事故,至少都還有父母可以支持,家庭還能維持下去。
所以,家庭保單該怎麼規劃?
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建議先將家庭成員都規劃至基本的保障額度,而對於風險承受度較低的父母,則要適度的加強在意外險、壽險、失能險與醫療險等保障部位。
- 若常常需要騎摩托車上下班,可以考慮優先加強在意外身故、意外醫療、意外失能等風險部位。
- 若背負各種負債或是經濟支柱,可以考慮優先加強在意外身故與壽險等風險部位。
- 若家庭有慢性病或罕見病史,可以考慮優先加強在重大傷病的風險部位。
雖然小孩會很感謝你,這麼早就幫他們買齊了保單
但小孩可能會更高興父母老早就幫自己做好風險規劃,不用他們擔心年老時的風險了
Icons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.flatico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