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 長期看護險、失能扶助險
失智症通常不用住院,也不用手術,可是因思考能力與記憶的退化,再加上性情改變,可能會有精神錯亂的現象,導致難以獨立生活,需要受他人的密切照顧才能維持生活品質。
失智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,目前的醫療科技似乎仍找不到有效治療根除失智症的方法,因此大多是透過藥物或腦力復健來「延緩改善」退化的速度。
失智症到了中期可能就需要全天候照顧,因此能真正轉嫁失智風險的保單,應屬「長期照顧險」「類長期照顧險」以及「失能扶助險」的保單。

這三種保單的給付方式,只要符合條款的給付標準,就會每月或每年給付一筆保險金,可給付長達 15年以上至 50年之久。
繼續閱讀 “長照險與失智症定義,五分鐘解釋給你聽"失能險是近幾年最熱賣的保單,尤其是今年的大改版,保費調漲、理賠縮水,加上業務員與媒體的催化造成搶購風潮,讓某些保險公司因投保人數太多,核保人員負荷不了,原本審核只要一兩個禮拜的時間,延長到兩三個月以上,還祭出補償咖啡卷的措施給晚拿到保單的保戶。
失能險是一張「長期給付」的保單,類似勞保失能的給付方式,萬一不幸發生失能,若屬較輕的程度,有數十萬或上百萬的一次金理賠,而若屬較嚴重的程度,除了可以拿一次金之外,還會啟動每年或每月持續給付的失能金,少則給付 15年,多則給付至 50年以上之久。
繼續閱讀 “真實案例,因癌症申請失能險理賠完整解析"
近日相繼有企業家、藝人與媒體因癌症過世,造成台灣民眾對癌症普遍的程度,感到越來越恐懼。筆者從近日的網友Google關鍵字搜尋的來看,發現有人搜尋了關於「食道癌」「大腸癌」是否會啟動失能險的問題,其實民眾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,因為很多的人就算罹患癌症,也不一定是變成臥床或殘廢失能,甚至還能自行到醫院進行化療放射線治療,因此這跟普遍人想的失能是天差地遠的,可是「失能險」的理賠定義,真的一定要臥床、殘廢失能嗎?
從維基百科的「食道癌」資料中指出:
繼續閱讀 “食道癌無法進食啟動失能險理賠"壽險、醫療險、癌症險、重大傷病(疾病)險、意外險及失能險,這六大必備的保單中,哪一種保單可以獲得最大的槓桿理賠效果?
先看看失能險的保障效果:
假設某甲買一張保額 200萬的失能險,每個月給付 4萬照護金。筆者舉例從輕微的失能到中等失能的兩個案例,來看看理賠的額度
繼續閱讀 “為什麼業務都說失能險、殘扶險是理賠額度很高的保單"台灣領到身心障礙證明的人口,已超過 115萬人,其中超過 50%以上都是發生在 18歲~ 64歲的青壯年族群,這是顛覆以往大家所認知的超過 70歲才比較有可能造成的身心障礙。然而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更高達 46萬人,約佔老年人口的 16%以上,在未來的高齡少子化趨勢,這個比例還會持續的增加,估計到民國 120年,需要長照的人至少會超過 95萬人。因此撇開高齡的風險,從數據來看,「失能」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。
.
★職業高危險群:交通運輸業、建築工程業、工廠製造業、電信電力工程師、警察、消防員等等的,比較容易因職場傷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失能,像是運輸業司機因車禍導致的腦傷或四肢缺損、建築工業要預防因高處跌落的風險、工廠內大型油壓器具或危險物品所導致的意外狀況等。
繼續閱讀 “什麼人會需要殘扶險 失能扶助險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