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院日額型和實支實付型,其實兩個都重要,但以先後順序來看,絕對是實支實付優先,住院日額則是去增加住院後薪資收入的損失補償。

住院日額型和實支實付的保障內容,其實有點相衝突,翻開各家保險公司的住院日額型保單,你就可以發現到主要的保障內容都是住院日額、手術給付、門診手術給付,其實這三個保障項目,都是實支實付的基本配備,某些更陽春的住院日額型保單,只有住院日額的保障,而最重要的一個保障項目「雜費給付(住院醫療費用)」就是住院日額所無法提供的,雜費所保障的範圍較廣,以概括式雜費理賠來說,只要是自費、健保不給付的部分,幾乎都可以獲得補償,這樣的商品差異化,就很適合拿來做醫療險的補強。
若是以前的醫療趨勢「住院天數長、醫療花費少」,住院日額就會顯得特別有用。但現在的醫療趨勢是「住院天數越來越短,醫療花費越來越多」,實支實付就顯得比住院日額還更有用了。
當一份醫療險規劃書,呈現在你眼前,優先看總給付的住院日額及雜費給付的額度是否足夠,以目前的住院病房標準,建議最少都要2,500元以上,才可以用來請看護、升等病房及補償薪資的損失,但像是月收入超過10萬的人,除了基本的2,500元的住院額度以外,建議再加強3,000元的住院日額,也就是總共5,500元的住院日額,以確保住院後就算請了看護或升等病房,也並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平均日薪資。
參考:台灣各大醫院病房費